查看原文
其他

美食旅行作家告诉你:世界顶级杂粮产区在山西!

2016-10-20 潘潘猫 太原道


本文转载自潘潘猫的新浪博客,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潘潘猫,80后的北京女孩。美食旅行作家,资深自媒体人,多档美食节目嘉宾,获得“新浪十年荣耀博主”称号,出版过多本畅销书《我们俩》、《京津有味》、《幸福,私厨定制》、《来自地球的一个餐桌》。我热爱生活,爱美食,爱旅行,对我而言感恩的最佳表达方式就是分享~



  

前几日去山西探访了当地的特色食材,时间短暂但是收获颇丰。去了右玉县,看到纯净的杂粮养殖基地;到太谷县品尝了甜丝丝的壶瓶枣;在太原市区的宁化府益源庆了解了纯手工酿醋的全过程。越深入了解越稀罕这些纯天然的食物呢。

 

这次的山西寻味之旅,先从令我感动的右玉县杂粮养殖基地说起吧有多少人听说过“右玉精神”?右玉精神总结一下就是: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地处晋西北地区黄土高原,近内蒙古,近代生态环境恶劣,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右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3%以上,创造了奇迹。

 

都说山西人爱吃面食,擅长做面食,他们把所有杂粮磨成的面粉都称为面,但其实山西更出名的是五谷杂粮。山西被称为“小杂粮王国”,出产的粮食85%都是小杂粮。右玉县农业人口约9万人,耕地面积66.8万亩。其中杂粮38.8万亩,玉米6万亩,当年生牧草12万亩,胡麻10万亩。作为全国小杂粮基地县之一,右玉县全县已完成无公害认定面积44万亩,占全部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6.7%,农产品都是无公害、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产品,尤其是燕麦、荞麦、糜黍、豆类、土豆等特产小杂粮,备受消费者青睐,远销海内外。

 

从太原中午开车五个多小时来到右玉,一路颠簸到右玉县城时天已经黑了。九月初没有太阳的右玉是真冷啊!晚上我们住的宾馆不只为啥没有热水,我用热水壶做了壶水,洗了脚,擦了把脸就钻被窝了。第二天一早,上山到进西口杂种植基地看到蓝蓝的天、金色的稻谷,心情豁然开朗。眼前这番风吹麦浪稻花香的美景,将前一晚的不如意统统化解了!


塞北高原的绿色明珠 全国小杂粮种植基地


金色燕麦田里的两朵向日葵特别的显眼!


成熟的燕麦像一个个小风铃一样被风吹着,站在田间我真的听到风吹麦浪的声音。

这一刻,我们一行人全都安静的站在田里,用心感受着。

我在右玉看到的风景绝对比照片拍出来的美。

因为还有大自然的声音和泥土的芬芳一同配合,营造气氛。


这是胡麻开的蓝紫色小花~

胡麻是一种油料作物,胡麻油有收缩子宫,有助于产后恢复,所以被视为月子油。

胡麻这种植物产量很低,每亩土地平均大约产量不到150公斤,现在好多农民都不种植了,

市面的胡麻油价格也就不便宜了,和进口橄榄油的价格差不多。


高山红花苦麦


这是一种高山高海拔的作物,一年只收一茬粮,也不用浇水,全靠天,施的都是农家肥。


右玉的土豆特别好吃,沙瓤的!

烤着吃、炖着吃都香,就是不能炒土豆丝,哈哈。


种植基地里劳作的农民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了。


种植基地比邻要塞杀虎口

杀虎口位于晋蒙两省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作为一代雄关,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杀虎口又是历史上的重要税卡,作为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

明清时期,杀虎口还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


随处可见古长城遗址


女汉子一脚踏两省,一边是山西,一边是内蒙。


八月十五到 满树红玛瑙


刚到太谷,一片片的枣树就映入了眼帘。

中秋时节,正是枣子成熟的时候,硕大的枣子把枣树的枝头都压弯了,好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

仔细端量就会发现它这些大枣体型上小下大,中间还略有细腰,所以这种枣子就被称为“壶瓶枣”。

忍不住摘下一颗放进嘴,哇~ 清脆的口感,细腻甘甜,真是绝了。

壶瓶枣的原产地是太谷,同时也是山西省最好的枣品种之一。

单果平均重20g,大果可以达到50g以上,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美称。


壶瓶枣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沿南同蒲路南侧太谷南山的北麓,

这一地区的农民过了八月十五,就得为这些甜蜜的“红玛瑙”忙活着了~


壶瓶枣皮薄、肉厚、味甜、核小,生者吃美味,制成干枣和酒枣味道更好。


看到这些甜蜜的大枣发自肺腑的开心呢


山西自古酿好醋 好醋还是宁化府


离宁化府百米开外,一股淡淡的醋香便穿透各种机动车尾气的味道翩然而至,

走近门店终于见识到了这里的醋有多么的受欢迎。很多自带5升壶子的老市民们排着长队打醋,

听说这种打醋的场景已经延续了几十年。

 

山西是醋的故乡,其酿醋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

“宁化府”始创于明朝初年,最早是专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孙宁化王朱济焕府上制醋的皇室作坊。

经历了六百余年的传承,如今的宁化府依旧执着地沿用古法纯粮手工制作工艺。

 

打醋盛况


这位先生叫孙文科,是车间主任,在宁化府益源庆已经工作了35年了。

孙主任自豪的对我说:“我们的老陈醋不含一滴防腐剂,而且有种特别的醇香,绵甜香酸、回味生津。”


宁化府益源庆的陈醋都是古法纯粮手工制作,

要经过粉碎原料、润糟、蒸料、出甑、冷却加曲、拌大曲、醋酸发酵、薰醋坯、淋醋、鉴定,十道工序。

所用曲种跟茅台酒的曲种是一样的,用大麦和豌豆当菌制成曲砖,在陈放三个月以上才能使用。


敬佩孙主任这样的手艺人,必须合影留念。


在山西呆了四天,回家一上称胖了三斤,我爱吃粮食,到了山西可谓如鱼得水。

下面就来看看山西人的饭桌上都有些啥吧~


陈醋花生

山西人爱吃醋,全国皆知。每顿饭面前除了碗筷,还得有个小碟用来放醋。 


炒小米


沾片子

用面裹着豆角或者茄子煮出来的。


莜面系列

可凉拌、可炒,最喜欢用肥肠和土豆爆炒后淋在莜面上的这种吃法。


用胡麻油做的红糖馅酥饼,我一顿能吃一大张饼。


油炸右玉土豆条


大烩菜里的土豆粉比肉丸子更受欢迎!


拨烂子

主料是土豆。先将土豆去皮,擦成丝,将土豆丝放在罩笠中,放在水龙头上冲水,不要把水控的太干,连水一起将土豆丝倒入面粉中,使每一根土豆丝都裹上面。把裹好面的土豆丝放入笼屉蒸大约10分钟左右。土豆蒸好了后放配菜一同炒。


在山西的最后一餐在山西会馆由当地的朋友为我们践行。


正好赶上八月十五,山西会馆里在做土月饼,馅料里放了不少大枣。


吃饭前先喝点醋


用荞麦面做的碗秃和徐沟灌肠


杂粮套餐,一人五小碗不同的面,吃得挺有意思。

其实这一餐吃了不少好东西,记在心里的还是粮食。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故乡风物》系列文章:

故乡风物 | 家乡的红面糊糊,一天的温馨和实在从它开始

故乡风物 | 家乡的拨烂子,记忆深处成长的一部分

故乡风物 | 汾阳老家的饭食

故乡的麻麻花,清香幽幽的佐餐佳肴

故乡的醋柳柳,多少酸酸甜甜的儿时记忆

腌菜,浸润在岁月中的风味

玉米面糊糊,饥馑年代的记忆与怀旧

腊八蒜中滋味长

记忆深处的腊八粥

莜面栲栳栳,永驻心间唇齿留香的山西记忆

质朴温润味悠长,山西人离不了的小米粥

黄河岸边话枣树,天赐山西的丰厚馈赠

又闻槐花香,那些与之相关的美食和生命场景

你吃过槐花拔烂子吗?

太原美食密码:被头脑与羊杂割惊醒的清晨,在面条中析出的家常温情

吃货眼中的桃园二巷,没有桃花的小吃半条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